正視人為開發衍生的天災放大效應

 對颱風這種天然災害,台灣的承受能力已愈來愈薄弱。從去年賀伯到不久前的溫妮颱風,它顯現的台灣的城市發展與山坡地開發,已破壞地質結構,而此種現象,在未來不會減少,因台灣的居住使用面積有限,而開發面積卻不斷擴大。如果配合台灣周休二日的實施,由財團所主導的大型娛樂休閒設施會更急劇的向郊區的水土保育區、河流行水區擴大,則未來的台灣水土保育將面臨更大的災難。但台灣已難以承受管制鬆動、弊端叢生的大型開發案,未來的山坡地保育如果無法落實,則在明年、乃至以後的每年颱風季節,台灣都將面對不可測的災難。賀伯、溫妮颱風的警訊,只是一個開端,它意味著「人為開發放大天然災害」的範圍與效應,正在逐漸擴大化,以後即使是更小的颱風,都可能釀成和賀伯、溫妮一樣的災害。以嚴格管理人為開發,來防範並縮小天然災害的放大效應,就是未來政府在處理公共工程、土地開發案時,應最先考量的課題。

 事實上,政府的施政常充滿矛盾。一方面在颱風災難中,強調生態保育的重要性;但另一方面,卻又廣開土地開發的個案,甚至還有人帶頭做股市裡的營建股。設苦不是賀伯颱風來臨,以營建股之被炒作,各種土地開發案的推出數量,將更難逆料,而在半官方財團的炒作裡,以執政黨的實力,加上財團的共同配合,其營建開發案通過的可能性將大增。如果再配合周休二日制的實施,財團將大舉炒作郊區娛樂設施,則生態的最後關卡能否保住,實在不堪設想。

 但台灣的生態脆弱已到了不堪設想的地步。看看這些數據吧:全台灣的雨水下水道嚴重不足,以致於排水不良,導致積水不退,且其規劃、管理與施工品質都問題重重。根據內政部營建署的統計資料顯示,至八十四年六月底止,台北市雨水下水道的實施達百分之九一.四八,高雄市達百分之七九.0三,而台灣省二十一縣市的平均實施率則只有百分之三五.四七。換言之,整個台灣地區的實施率僅有百分之四二.八一,連五成都不到。到再加上平日管理的疏忽,維修的不足,或人為的錯誤,等到颱風來臨時,像內湖那像的水災如何不發生?

 河川的情形可能更嚇人;台灣每年砂石用量約為八千百百萬立方公尺,其中八成約來自河川砂石。但省水利局允許的每年採砂量為三千五百萬立方公尺,以此估計,全省有一半的砂石來自盜採。大規模超量的濫墾、濫採,水土保持功能如何維持?颱風來襲,被濫採所變更的河道,自然成為災害的根源。沖毀路基、洪水漫溢、土石滾滾,就不是天災所造成的,而是人為的災難。

 發生擋土牆倒塌的林肯大郡則是另一種類型。台灣山坡地在違建、超限建築、偷工減料的危害下,早已超過負荷,加上高爾夫球場的大量開發,更讓台灣山坡地的土壤沖蝕深度,每年平均高達九十八公厘,居全世界之冠。若以全省九十八萬平方公頃的山坡地來計算,每年被沖蝕到河川而淤積的土壤總量約為大百六多萬立方公尺,足以填滿五點八個白河水庫。這樣的不當開發,如何保持台灣的山坡地與河川呢?
 所謂「人為的開發放大天災效應」道理正是在此。然而,我們所不能輕忽者在於:台灣的財團兼併、土地開發正以加速度進行。以發生災難的汐止來說,其土地管制本有各種安全規定,包括山坡地的開發,都有嚴格管制。但在財團的集體進入下,整個汐止被發展為台北近效的新興住商區,沿著內湖、汐止而基隆,整個大台北向東地區的開發以超越正常的速度在進行,如果不是林肯大郡發生此次災難,人們或許還不知道隱藏在北部開發下的危機!

 我們所要提醒著即在於:台灣的脆弱地質已被人為的開發所破壞,而被破壞的土地已失去水土保持的基本功能。如果建商再用偷工減料的方法施工,類似林肯大郡的事件就不會是單一事件。只要有另一個颱風,人為開發的放大效應就會在更大範圍內帶來災難。再配合台灣的社會發展趨勢來看,郊區與休閒產業將隨著周休二日而擴大開發,如果政府的管理仍循著以往模式,放任各種關說、紅包文化盛行,讓安全把關形同無物,則災難的放大效應,一定會更嚴重。做好山坡地與河川的生態保育,因而不是一個生態的觀點而已,而是減少災難保障民眾安全的必要施政。我們期望新內閣有財經的長才,但更要首先量生態。唯有如此,才能確保民眾免於生存的威脅,免於另一個賀伯、溫妮的禍害。

中國時報88.8.24. 社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