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關心林肯大郡住戶?

畢恆達
自由時報,澄社專欄,87.4.11


由於山坡地不當開發,去年八月的溫妮颱風,雨量雖然並不是特別大,就造成林肯大郡數十戶房屋倒塌,二十八人死亡。這個事件馬上震驚全國,但是隨即又被其他接踵而來的災難:水災、空難、情殺等新聞所掩蓋。社會大眾以為林肯大郡事件已經平息解決,不知道為什麼居民還在街頭抗議?
如果不是生活遭到嚴重的打擊,家園遭受破壞有家歸不得,誰願意拋下手邊的工作,離開溫暖的被窩,來到街頭靜坐抗議?誰願意讓當地豪宅住戶抱怨席地而坐的抗議行動降低了他們的居住品質?
災變四個月後,政府的鑑定報告出爐,結論是「目前安全無虞」。居民問:那明天呢?一位老先生說:「政府並沒有保證,只說是暫時沒有危險。我們窮人家有一棟房子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住是一輩子的事情,那有甚麼暫時不暫時。」居民希望刻正進行的第二次鑑定,能夠確保過程公正、公開,並且趕快告訴他們安不安全?要做哪些補強的工作?還是不能住了?
災變後,政府隨即將社區劃分為速拆區、疏散區、警戒區與監測區。眼見家中牆上的裂縫與日遽增,雖然住在監測區,可是住的怎會心安?房屋雖然沒有倒,但是誰敢說他不是受災戶?居民說:「颱風來了可以事先知道,那地震呢?房子前面就是擋土牆,晚上睡覺的時候看到天花板上的裂痕,常常都做惡夢,夢到從懸崖摔下去。」「能搬我早就搬了,就是沒錢啊!以前家是最安全的地方,現在家變成危險的來源。」至於已經搬到外面居住的住戶而言,「房子不能住,貸款還要繼續繳,另外還要再繳房租。我不知道經濟上我可以支持多久?」
許多林肯大郡的住戶屬於中生代,辛苦工作十幾二十年,小孩仍在就學階段。借錢、貸款、標會,好不容易才擁有生平第一幢房屋,沒想到住不到一年,就發生災難。如今,全區居民面臨銀行催繳貸款的壓力,勉強居住原地的人又日夜擔心自己可能成為下一個災變的罹難者。災變八個月後,卻仍只見建商推諉、政府也推託,目前只有部分罹難者家屬迫於現實無奈,與建商簽下和解書,放棄刑事告訴,得到三至五百萬的死亡賠償,至於房屋倒塌部分以及社區其他居民也還沒有得到任何補償,生活的困境無人聞問。富裕的台灣啊,叫人情何以堪!
從民生別墅輻射鋼筋事件到林肯大郡倒塌事件,彷彿個個是史無前例。災變發生之後,沒有任何政府單位願意主動協助居民處理災後事宜,居民只有拋下工作、疏忽家庭,靠著自立救濟、街頭抗議的方式,企圖得到應有的補償與關切,但是耗費了多少的社會成本?也拖延了災後的復健時程。這些事件顯示成立急難救助基金與法律的重要性,因為求償時間拖的越長,居民的經濟壓力越大,對居民的談判籌碼就越不利。而且受災居民也非常需要法律、工程等專業諮詢。在災難頻傳的台灣,成立急難救助社會機制實在刻不容緩!
除了林肯大郡之外,我們還看到其他令人匪夷所思的山坡地開發案例。其中一個開發案,幾十公尺長的擋土牆在大雨過後,居然看不到排水。經由當地居民解釋才知道,原來擋土牆上排列的水管只有幾公分長,是裝上去當裝飾品用的。同樣離譜的是,連牆上的一個個突起的混凝土地錨頭也是裝飾用的,後面根本沒有地錨。當地居民目睹施工過程,向政府陳情,卻得不到任何回應。還有建商,乾脆先將整個山頭剷平,然後申請重新測量,如此開發坡度就符合標準,最後竟然也獲准開發。然而多少無辜的民眾將來可能受害,又有誰來關切!
富裕的台灣,頻仍的災難,令人汗顏!自私自利的建商與只求自保的政府,更令人羞愧!